•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房产资讯

    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报告在广州发布

    2021-07-31 23:19:51 来源:界面新闻 浏览次数:

      中新广州知识城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在此背景下,建筑同能源、交通作为国际公认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三大领域,其绿色化是未来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房地产建筑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完成碳中和目标成为市场各方高度关注的焦点。

      7月29日,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和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等支持下,由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全联房地产商会金融工作委员会和万绿信用评价(广州)有限公司主办的2021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论坛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举行。

      本届论坛以“绿色金融助力建筑碳中和”为主题,来自全国50多家上市房企高管、100多位绿色金融从业人员以及部委专家、全国媒体记者共计200多位出席论坛,针对房地产建筑业绿色发展和“碳中和”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发布了中国投资协会创新委与《环境保护》杂志、标准排名联合出品的《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报告》。

      在全联房地产商会副秘书长、金融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旸和广东省金融科技学会秘书长张留禄的主持下,来自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绿色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详细解读了最新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领导和绿色建筑专家深入分析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未来绿色智慧趋势,碳金融专家针对建筑业如何开展碳交易、如何实现碳中和发表了精彩演讲。

      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大有可为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论坛发表的《“十四五”时期的绿色机遇与挑战》主旨演讲中强调,“绿色建筑发展形势非常严峻,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大有可为。中国建筑碳排放量远远高于交通运输业和生产制造业。房地产建筑业怎样发展绿色建筑,减少碳排放形势严峻,也大有可为。”

      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在《碳达峰与碳中和下的绿色发展》主题演讲中指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最终改善中国环境的必由道路,一是要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二要将碳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规划计划约束性指标;三要将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区域和行业;四要建立碳排放清单,进行碳排放普查;五要建立系统完善的碳排放监管体系和技术支持队伍;六要完善碳金融和碳排放交易体系;七要系统培养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八要加强碳中和科技创新和攻关。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清华大学校友会房地产协会名誉会长聂梅生在《房地产业绿色低碳的发展途径》演讲中指出,加快房地产建筑业的节能减排,需要加强数字科技和绿色金融的赋能,金融监管也将倒逼房企进行绿色改革,绿色金融更将成为绿色建筑创建的一大重要推动力,成为房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后盾。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致辞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已经被纳入绿色信贷项目标准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各金融机构也开始探索相关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包括支持绿色建筑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ABS、绿色建筑保险、绿色建筑主题基金等,但支持力度远远不够。比如说中国内地发行的绿色债券用于绿色建筑的占比不到10%,而在国际市场上用于绿色建筑的占比达到30%。

      主办方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会长、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会长祝慧烨在致辞中介绍,2020年房地产企业在海外发行绿色债券占比超过银行,达到最高,工业等其他行业占比亦有所提升。在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当下,以及《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 年版 )》正式实施的大背景下,在国内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在线上讲解了绿色债券如何助力绿色发展,其中绿色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可达80%,债券资金用于优化发行主体债务结构的比例可以至50%,允许符合条件的绿色投资基金股东申请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入到绿色基金。

      孙学工介绍说,从绿色债券发行区域上看,广东、湖北、北京和江苏四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四省合计发行规模已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60%,积极利用绿色债券非常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在《“碳中和”下的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前景》演讲中表示,建筑部门的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并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有机构预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期间,中国每年需要投入几十万亿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资金。资金需求如此之大,仅依靠财政投入显然是不够的,绿色金融应该更好的发挥支持引导作用。

      雷曜指出,发展绿色建筑对促进房地产建筑业的节能减排,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下一步,人民银行还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绿色金融的引导支持作用。一是要逐步推动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信息的披露制度,统一披露的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信息的共享,为各地建立绿色建筑的项目库,为金融机构落实参与化的信贷政策提供很好的数据基础。二是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绿色金融的支持方式,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的能力,为绿色建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多个渠道这样的资金支持,特别是鼓励社会资本、各级相关的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地参与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其它相关的绿色新技术发展,不断地丰富相关的掠视金融产品,加快推广一些好的金融产品试点范围和应用。三是要完善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激励约束机制,还要强化宏观信贷的政策指导,实现多个政策目标的协调发展。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何华权在致辞中介绍,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四年以来,广州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在平台建设、信息披露、融资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全国首创的绿色金融成果,连续多次在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成果评估中名列前茅。

      截至今年6月,广州地区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接近5000亿,同比增长42%,全市累计发行各类绿色债券780多亿,总量居各试验区的第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实现交易累计成交接近2亿元,占全国成交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全国的碳排放试点区域里面也是排名第一。2020年,广州新增民间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已经达到80%。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晖在致辞中表示,广州开发区已列入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区绿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11家,产值约2364亿元,接下来开发区将以资本市场为牵引,吸引创新资本集聚,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创新,力争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资本中心、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可持续金融中心、金融科技高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广州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汤克明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此次论坛得到国内外绿色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与支持。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区总经理谢文泓在论坛演讲中介绍,全球发行的绿色债券约有30%的募集资金流向绿色建筑领域,但是在国内发行的绿色债券只有6%的募集资金流向这一领域,这也预示着国内绿色债券和绿色建筑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增长空间。究其原因,一是监管部门没有将房地产调控和绿色建筑开发区别对待,二是绿色建筑成本较高,“绿色”效果难以保障,比如设计阶段很绿,但在运行阶段脱钩非常严重,运行上没有办法保证足够的节能减排效益。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中心副总经理程振华介绍了绿色债券的发展前景,重点讲解了环境效益披露的指标体系。程振华强调,只有将环境效益量化,绿色金融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在绿色建筑领域,目前有18支绿色债券,贴标的14支绿色债券当中,绿色建筑类债券共12支,其他为装配式建筑类绿色债券和其他类别债券。这些债券发行时都做了专业的节能报告,披露了绿色建筑或装配式建筑的节能量、碳减排量、二氧化硫消减量等,披露最多的是绿色建筑面积,成为实质绿债券的典范。

      新加坡交易所副总监王敏在演讲中介绍,国际上房地产建筑行业发行绿色债券非常普遍,在新交所上市的219支绿色债券中,房地产相关行业的绿色债券有34支,占比为16%。比如,7月份刚刚上市的香港置地10年期的5亿美元的高级无抵押募集债券就是一笔绿色债券,票面利率为2.25%,融资所得用于香港置地及其为子公司提供贷款,这是根据香港置地的绿色融资框架资助合格的项目。还比如,仁恒置地今年发行的5年期5亿美元的高级绿色债券,票面利率为5.125%。

      香港品质保证局技术支援总经理冯学海介绍说,该局绿色金融自认证计划推出到今年6月,已经完成了111个认证个案,获认证的绿色金融及贷款发行金额超过250亿美元,参加这一计划的公司来自金融、地产、公用事业及制造业。

      房地产建筑业“碳中和”前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产业中心绿色建筑发展处负责人梁浩对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融资短板做了解读,梁浩介绍说,建筑全产业链包括从建材生产、制造、施工、运维,大约占40%的碳排放量。截止去年年底,全国绿色建筑星级标识项目达2.47万个,建筑面积超过25.69亿平方米。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下,绿色建筑发展有望驶入快车道。市场加速培育,并爆发巨大需求。每年新增绿色建筑体量约为4亿~6亿平方米,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市场达上万亿元,市场空间极大。

      为此梁浩提出如下发展建议:一是制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的金融政策,二是打通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标准、绿色金融支持项目标准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解决取得绿色建筑标识与绿色金融的期限错配问题,四是解决房地产建筑产业链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秘书长梁希在论坛中《建筑业碳中和和碳交易的路径与方法》主题演讲中介绍,碳中和工作可以贯穿建筑业全过程,将带来全产业链的深刻变革,从建筑材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装修拆除等全产业链流程都需要注重节能减排,其中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未来国家将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此外,欧美和中国碳交易市场均已覆盖建筑行业,深圳碳交易市场在试点阶段首先纳入工业和建筑两个碳排放重点行业。对于建筑碳交易,深圳市核算了350栋大型公共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均入选,如市民中心、会展中心等。碳配额不足的业主需要购买碳配额,否则将受到处罚,碳配额富余的业主可出售剩余的碳配额获得“碳收益”。

      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分局副局长何兴在论坛详细介绍了《中新广州知识城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新广州知识城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合作的又一标志性项目,是广东省以及新加坡政府共同倡导创立的广东经济转型样板。建设之初,中新广州知识城便着力打造特色绿色建筑体系,绿色建筑率达100%,其中绿色建筑三星级比例达40%,如今知识城已获得68个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共计474栋建筑获得绿色建筑专业认证,合计绿色建筑面积达717.5万平方米。

      在论坛上,央企中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兼设计部总经理、科技公司副董事长李剑从健康生活、绿色低碳、回归初心三个方面分享了中海40年来致力于发展绿色建筑、健康建筑,服务客户以及与城市共美好的心路历程。第一服务联席CEO贾岩解读了《“碳中和”战略下建筑科技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在下午的“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圆桌沙龙,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郭建伟、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邹燕青、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建中心副主任郭振伟、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潘兆钏、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李兴和金科集团研发设计总监蓝鹏针对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展开了深入探讨。

    龙头房企领跑绿色风潮

      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投资协会创新委与《环境保护》杂志、标准排名联合出品的《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报告》。该报告根据房企百强的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房等绿色发展数据、碳排放、污染气体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水资源消耗和环境信息披露等六大方面、10个细分指标系数、200多个原始数据,经过详细分析测算,最终得出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

      其中中海发展、万科集团、首开地产、绿城中国、当代置业、中国金茂、世茂房地产、龙湖集团、金科股份、中国恒大、荣盛发展、金地集团、朗诗集团、碧桂园和宝龙地产跻身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前10名。

      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中的前10名企业,在2020年的新开工面积高达2.74亿平方米,占上榜企业总计5.9亿平方米的新开工面积的45.5%;而前10名企业获得绿色建筑二三星级认证的面积为7048万平方米,占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共41家上榜企业总面积的48.7%。前10名企业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3747万平方米,新开工全装修成品房面积为7032万平方米,在上榜企业相应总面积中占比分别为49.8%、73.2%,充分显示出头部房企在绿色地产领域的贡献度与集中度。

      当代置业、首开地产、碧桂园、恒通建设、宝龙地产、朗诗集团、中海发展、远洋集团、中国恒大和万科集团入选2021中国绿色地产运行指数TOP10。值得关注的是,金融街控股和葛洲坝由2020年数据不佳未能入选。

      佛山当代万国府MOMA、首开金地&华樾北京、芜湖恒大华府、朗诗奥和雅苑熙华府(南京)、宝龙奉甬新城、广州中海观澜府、绿城礼贤未来社区(衢州)、武地滨江国际、徐州荣盛城和金科西安博翠天宸入选2021中国绿色楼盘TOP10。

      入选2021中国绿色公共建筑 TOP10榜首的是国家会展中心(上海)。2020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绿色建筑运行三星认证,成为国内首家大型会展类三星级绿色建筑。紧随其后的是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认证的上海中心大厦。论坛主会场——广州中新知识城大厦于2020年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荣登2021中国绿色公共建筑TOP10探花。

      入选2021中国绿色园区TOP10的项目均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其中,除天津泰达现代服务产业区获得绿色建筑运营认证三星级认证,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海现代汽车服务产业集聚区、武汉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技园、广州国际创新城一期、珠海市斗门区珠峰科创中心、云浮环保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长春汽开区繁荣智能制造产业园、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价值创新园和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等9个项目均通过绿色建筑设计三星级认证。此外包括基地、厂房在内的工业建筑也在发力绿色建筑。尽管2020年工业建筑通过绿色二星级、三星级认证的项目数量仅为14个,但有9个项目获得三星级认证,其中4个取得运行认证。

      在绿色低碳的发展浪潮下,金融机构实现绿色运营的手段之一,便是开发建设(或租赁)节能减排效果更好的高星级绿色建筑。复地济南国际金融中心、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上海)、沣西新城平安大厦、上海华泰金融大厦、宁波国华金融大厦和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研发基地6大三星级绿色建筑,以及天津票据清算中心、中美信托金融大厦、高邮金融中心、镇江句容农村商业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安顺支行5个二星级绿色建筑入选2021中国绿色金融中心TOP10。

      2020年新增绿色医院建筑认证项目的数量为40个,打破了2019年没有三星级绿色医院建筑项目的局面,2020年年内通过了5个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项目。其中,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亭院区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而南京国际医院项目、铜川人民医院新区二期项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钱江院区 ( 一期 )项目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项目均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

      据标准排名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三星级认证的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项目增至334个。其中,取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的项目数量高达319个,占监测的全部1658个绿色建筑二星级项目的五分之一,这说明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生活环境安全与健康。

      与会嘉宾还冒雨参观考察了论坛主办地——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绿色建筑代表项目。何兴介绍,为了积极支持该规划落地、营造绿色社区共建共享文化,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共青团黄埔区委员会联合相关企业、高校、社会组织计划举办以“相 Transition”为设计主题的“城市共生,社区共建”2021凯德青少年建筑师暨中新广州知识城零碳公共空间营造大赛。

    关健词:

    责任编辑:杨艳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近日,由北京市住建委起草的《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住建部发布住房租赁条例后,首部公开的地方版住房租赁条例。  

    2021年08月31日 17:30

      中新广州知识城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在此背景下,

    2021年07月31日 23:19

      说到买房,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期房好还是现房好?毫无疑问,当然是现房好,这是为什么呢? 买现房的好处  买房买什么好?准现房最靠谱  因为

    2020年08月28日 17:31

      另一名业主向记者发来一段视频,显示地下停车场的天花板正在滴水,停车场成了“水帘洞”。近看墙面,裂缝处被填满了一坨坨黄色的胶状物。业主告诉记者,这是

    2020年04月10日 12:58

      同时,发布会会现场也公布了联盟相关章程细则与近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一方面,为快速帮助各新经纪品牌成长、进化,联盟秘书处即日起将开展一系列工作

    2019年08月21日 18:43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